有一部動畫它一共8集,從9月左右開播,然后....整整一年過去了才徹底播完,
所以這一年里,小編追得那叫一個心力憔悴,不過還好,看完最后一集,我感嘆這一年確實沒白等——
《斬首循環 藍色學者與戲言跟班》
熟悉《物語》系列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是《物語》作者西尾維新的另一個系列,戲言系列。
戲言系列是西尾老賊的成名作,《斬首循環》則是戲言系列的首部作品。
西尾老賊就是靠這部小說拿下了日本第23屆 梅菲斯特獎,然后一舉出道。
順帶科普一下,梅菲斯特獎是日本很著名的推理小說獎項,各位看過《姑獲鳥之夏》嗎?
那部腦洞大開的小說就是當年創立這個獎項的契機。
而獎項名稱中的 梅菲斯特,則是名著《浮士德》中戲弄主角的惡魔——
由此可見,這個獎項評選的都是一些 腦洞突破天際、仿佛惡魔般戲弄讀者的推理小說。
而這部《斬首循環》能拿下這個獎,可見內容相當不一般。
這麼厲害的東西,那它講了什麼呢?
一句話, 就是一群天才引發的案件。
故事發生在位于茫茫大海的一座孤島之上,那座孤島是一名財閥千金的隱居之地——
某天,千金邀請了幾名特殊的客人來島上做客。
怎麼個特殊法?那群客人都是 天才。
每個人年紀輕輕就在各自領域里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有單憑記憶就能分毫不差地畫出原物的繪畫天才——
有能分辨2萬種食物味道的料理天才——
有智力超群、甚至能在腦中下盲棋對弈的科技天才——
這麼多天才齊聚在一座島上, 怎麼能不來點活動呢?
于是,就發生了一些離奇的事件。
事件一共有三起,全都發生在密室里。
第一起事件是繪畫天才在自己房間被干掉,頭部不翼而飛
值得注意的是,島上之前發生過一次地震,地震把受害者房間里的油漆都給震倒。
地震過后,受害者還打電話抱怨說房間里都是油漆沒辦法出去,之后就發現他倒斃當場。
可現場的油漆卻完好無損,犯人 究竟是怎麼突破這條油漆河把被害者的頭部帶走的呢?
第二起事件同樣是受害者頭部不翼而飛,同樣是密室——
房間大門已經上了鎖,唯一一扇能出入房間的窗子也離地面足有三米高,這是不借助梯子怎麼也無法逃脫的地方,
犯人又是怎樣從房間里離開的呢?
而第三起事件雖然不是命案,性質卻更加離奇,因為它是在幾乎不可能的情況下發生的。
當時島上所有的幸存者都聚在一起,就在那個時間段,存有案件數據的電腦卻被人蓄意破壞——
那個時間段里所有人都相互盯著對方, 犯人到底是怎麼離開現場去破壞電腦的呢?
看出來了嗎?
第一起事件是平面上的密室,
第二起是高度上的密室,
第三起則是時間上的密室,
二維、三維到四維,密室的難度在逐漸升級。
不過,這些都難不倒我們的主角。
主角就是標題中的 藍色學者與戲言跟班。
其中的藍色學者是名為 玖渚友的藍發妹子——
她身為工程學的天才,被邀請到小島上。
而戲言跟班則是名為 阿伊的陰沉青年——
阿伊只是一個稱呼,他的本名不詳(事實上,直到戲言系列完結都不知道他本名到底是什麼)
多年前,因為某件事,阿伊成了女主的跟班,與女主形影不離,這次也跟著女主上了島。
阿伊在本作中擔當偵探的角色,他觀察力很敏銳,性格卻很不自信。
雖然他能察覺事件的很多細微之處,但總認為自己的話都是戲言而已——
不過,這樣的他卻在第7集大放光彩,用詭計誘出兇手,順利解開了事件......吧?
如果真是這麼傳統的推理故事,它也不配拿獎了。
還記得前面說到的梅菲斯特獎嗎?
獎項的要求是, 故事能完美地戲弄讀者,《斬首循環》就做到了。
正如它的標題《戲言》,你看到最后才會驚覺,原來男主對事件的解釋真的只是戲言——
最后一集把前面所有內容都推翻,觀眾們始終都被作者玩弄于股掌之中。
不過啦 ,戲言真正的含義恐怕并不止于此。
熟悉西尾老賊的朋友都知道,老賊特別喜歡在故事里聊一些故事之外的東西,而這個戲言系列更是如此。
在我個人看來, 老賊是把故事本身都當成了戲言,他表面上是在講故事,背地里卻是在傳達自己的理念。
比如故事里 阿伊扭曲的世界觀——
還有 阿伊與玖渚友之間的詭異關系——
由于這兩點涉及后面內容的劇透,這里不便展開。
所以小編還是挑《斬首循環》中的理念來說吧。
《斬首循環》是一個關于天才的故事,所以老賊在這里面,重點聊的就是 「天才」。
西尾老賊不相信這種神人。
他覺得每個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一樣的,只是每個人在自己人生中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才區分出了凡人與天才。
而那個選擇便是 對時間的分配。
老賊在故事里說得很清楚,所謂天才,是那些將人生所有時間朝單一方向全部發揮的人——
人類可以做許多事 , 當人類不做許多事 , 而只集中于一件事的時候 , 就可以發揮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
你專注的事情越少,你就越強。
他在小說里還引用了尼采的話——
「多一項才能,比少一項才能更危險」
回到現實世界, 事實真的就是如此。
所謂的天才都是 為目標燃盡一切的人,他們付出的代價也遠超人們的想象。
比如物理泰斗愛因斯坦,他每天都要花時間去思考物理學,估計你也能猜到他沒多少時間去陪家人。
可如果了解得更深入一些,你會大吃一驚,他把家人當成了傭人。
像他給自己妻子定下了近乎苛刻的家規——
這全是英文,我挑幾條簡單的翻譯一下——
1.你別要求我陪你待在家里,也別要求我陪你去旅行。
2.我讓你別說話,你就立刻閉嘴。
3.我讓你離開,你就立刻消失。
愛因斯坦不光對妻子冷漠,對兒子們的態度也一樣。
大兒子在某次意外中得了精神病,在精神病院一住就是30年,直至去世,而這30年里,愛因斯坦一次都沒去看過他。
小兒子曾親口對記者說——
「我父親一生沒有放棄任何科學項目,唯一放棄的項目就是我。」
除了愛因斯坦,其他大家耳熟能詳的天才級人物也都是如此,
像音樂大神莫扎特,老婆在生孩子時,他都惜時如金地在房間繼續作曲。
這就是「天才」的真相。
《斬首循環》里登場的「天才」都是如此,他們享受著天才的榮光,但在背后都付出了許多不為人知的代價。
像前面提到的女主玖渚友,她是工程學上的天才,但如果離開阿伊,就連正常生活都做不到——
西尾維新對「天才」有這種理解,恐怕和他自身的經歷脫不了關系。
他本人也被世人稱為小說界的天才,當年憑《斬首循環》拿獎的時候,他才剛滿20而已。
在出道后的16年里,他以驚人的寫作速度,寫出了諸如《物語》系列、《人間》系列、《傳說》系列等等小說,幾乎每一個系列都能大賣——
平時你看不到他參加任何社交活動、座談會的新聞,甚至連他的一張照片都找不到。
可以想象,他就是身體力行地 把所有時間都用在寫作上面了,而且一寫就是整整16年。
這種生活不是一般人能堅持下來的。
想要成為天才就必須排除一切其他干擾,甚至連身為普通人的幸福都會成為阻礙,這樣的人生肯定不完整。
那麼,回到我們自己身上,
你是想要成為一個極端的天才,還是想要一個正常而又完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