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NHK播出 《你已不在那里:京都動畫放火事件》京阿尼縱火案紀錄片,將動漫迷的時鐘撥回2019年那場大火熊熊燃燒之前。去年7月,創作《涼宮春日的憂郁》、《輕音少女》等知名動漫作品的日本京都動畫第一工作室發生人為縱火案,造成36人遇害。
京阿尼縱火案算得上是動漫界的911事件了,漫畫被毀和漫畫家去世,向來是動漫之殤。相信有不少漫畫迷們想要《哆啦A夢》里的漫畫機來還原被毀壞、或是續更因作者去世而停更的漫畫吧?
如果有《哆啦A夢》里的這部「手冢治蟲漫畫機」, 只要向漫畫機里投入樣書,電腦會自動分析作品風格并且創作出同樣風格的作品。 既能幫作者了卻沒有完結的心愿,又能圓讀者追番的心情,豈不一舉兩得?
現在,動漫迷們的愿望實現了!
內存芯片制造商Kioxia Holdings Corp開創了AI學習手冢治蟲風格創作漫畫作品的先河。這樣看來,哆啦A夢真不愧是來自未來的真·預言家呢!
在介紹AI動漫機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手冢治蟲。
手冢治蟲被譽為漫畫之神,他創作的《新寶島》奠定了日本漫畫的敘述方式,《鐵臂阿童木》、《緞帶騎士》、《火之鳥》等作品溫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
而AI是如何學習手冢治蟲繪畫風格并創作出來漫畫的呢?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AI在學習手冢治蟲風格過程中交的作業,想學習漫畫創作可不是聽上去那麼簡單的。
AI需要對手冢治蟲《鐵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等一百多部完結漫畫進行細致入微的學習,再創作新的故事情節。
研究人員將漫畫人物的面部特征轉化成數據,分析不同場景下劇情的不同走向,并利用英偉達的 StyleGAN生成一個訓練數據集,用來訓練模型。
為了讓AI能更好的將龐雜數據進行整合,創作出類似手冢治蟲風格的漫畫,研究團隊甚至從手冢治蟲的作品中收集了超過一萬張面部圖像。
不過AI在創作過程中,故事情節需要人工干預進行篩選,在AI生成的100多個漫畫劇本中,僅有20%是合理的。
并且,手冢治蟲不僅是動畫制作人,還是一名對人體構造了熟于心的醫學博士。機器人臂雖然能模擬手冢治蟲纖細的動作,但沒有人類肌肉的敏感和思維的想象,繪制出來的作品缺乏生命力。
為了提高AI漫畫創作的精細化水平,制作團隊特意打造了新的機器人臂,使用簽字筆通過傳感器控制筆壓,AI在人工協助下完成繪制,漫畫作品栩栩如生,極具手冢治蟲風。
雖然AI創作漫畫贏得不少叫好聲,但也引起了《Morning》主編的不滿,他認為AI在創作過程中有太多人為的干預,影響了藝術創作的純粹。但在于AI研發團隊多次交涉后,主編改變了固有看法,認識到創造一個能繪制漫畫的AI,本身就是人類的創造過程。
2月27日,這部由AI構思創作的手冢治蟲風格漫畫 《斐多》(ぱいどん )開始在《Morning》雜志上連載。漫畫以2030年的東京為背景,講述流浪漢斐多和機器人阿波羅解決問題的故事。
至此,世界上第一本由人工智能創作的漫畫誕生了!
手冢治蟲的兒子手冢真表示:AI創作了他的新作品,這正是手冢治蟲漫畫中描繪的技術先進的世界。
看完了「手冢治蟲漫畫機」,大家是不是覺得很神奇?其實AI在繪畫上的嘗試遠不止這些!
說到繪畫,機器人索菲亞可是非常有發言權的。去年5月我開始接觸畫畫,學會了畫三角形、太陽和房子。7月就去馬來西亞為馬哈蒂爾總理畫了一幅肖像,送給他作為生日禮物。
我的繪畫技巧可是「師承」藝術家Patrick Tresset,前陣子我還模仿印象派畫家莫奈創作了一幅畫,看看成品,還不錯吧。
以科技之美成就藝術之美,人工智能推動美術文創產業邁出科技化第一步,即便這在人類漫長文明發展史中是微小的一步,但對當下的我們而言,卻是從無到有從0到1的一大步。
正如Kioxia「TEZUKA 2020」AI創作手冢治蟲漫畫官網上刊登的一句話:
その圧倒的な想象力に挑戦した(我向著那個壓倒性的想象力發起挑戰)。
人工智能可以讓手冢治蟲的作品延續重生,未來某一天,普通人的意識和愛能否也綿綿不絕傳承下去?不知會有哪些勇士前赴后繼向這個想象力發起挑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