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美國圣迭戈漫展發布了漫威第五階段計劃,這個漫展上宣布了很多新作品和老作品的續集。什麼《蟻人3》《美國隊長3》《黑豹2》等等。《復仇者聯盟5》和《復仇者聯盟6》兩部電影都定檔了,第五部定檔2025年5月2日,第六部定檔2025年11月7日。
這次活動還有些漫威電影和漫威劇集計劃,但我相信絕大多數觀眾根本分不清楚了。特別是《復聯4》過后,大多數觀眾在《復聯4》之前可能也不是特別清楚。但你說到鋼鐵俠、美國隊長、綠巨人、黑寡婦、蜘蛛俠、洛基、星爵等等。不管是超級英雄還是反派,至少角色形象和演員的臉還是想得起來。
故事劇情和時間線也不是特別清楚,但多多少少還是知道發生了什麼。比如像《復聯4》劇情和很多梗雖然未必清楚,但絕對不影響觀看對吧,而且必須承認它是部娛樂效果十足的好萊塢商業大片,否則票房也不會那麼高。
但現在所謂的漫威電影經歷過老人退隱,新老交接,口碑崩塌,電影和電視劇衍生無數,最關鍵是這些電影還沒有引進,哪怕有些關注的粉絲都弄不清楚了,更別提那些普通觀眾了。哪怕對于粉絲而言,《復聯4》后這幾年漫威影視劇的表現,也很難對于未來所謂的漫威第五階段有所期待。
《復聯4》過后上線的漫威影視劇不少,上映的電影有《黑寡婦》《上氣》《永恒族》《蜘蛛俠3》《奇異博士2》《雷神3》,漫威電視劇有《旺達與幻視》《洛基》《獵鷹與冬兵》《鷹眼》《驚奇少女》《月光騎士》,動畫《假如》等等。
上述漫威影視劇又能劃分成幾種不同的情況,比如《蜘蛛俠3》《奇異博士2》就是用什麼多元宇宙概念「炒情懷」。《上氣》《永恒族》《月光騎士》想要利用現實不同國家文明,還有漫畫設定來擴大所謂的格局。
《黑寡婦》《洛基》明顯就是退場超級英雄再就業,不割你韭菜都不配叫資本。
《旺達與幻視》《獵鷹與冬兵》《鷹眼》和《驚奇少女》就是第四階段結束,第一代退位,然后扶第二代上位的做法,而且第二代還基本上都是女性主角。這個動畫《假如》就不提了,有點不同。
不過,上面三種不管哪一種都挺爛的,這幾年的漫威影視劇證明了,漫威第五階段的影視劇幾乎不太可能拍好的,原因大概有這幾個吧。
這幾年的漫威電影就是《黑寡婦》是借退場超級英雄割韭菜,《蜘蛛俠3》《奇異博士2》炒情懷冷飯,《上氣》《永恒族》就是辣雞都不用懷疑。但漫威電視劇有幾部開場還是不錯的,結果最終的通病都變成了一個:虎頭蛇尾。
《旺達幻視》:一開始情景喜劇很有創意,中間有鋪墊,但結局又變得乏味。
《獵鷹與冬兵》:開場兩集的動作戲花錢了還不錯,黑人英雄的意義,美隊的傳承,結果兩個主角人設全崩了,完全不討喜。我反而覺得美國密探刻畫得更好一點。
《洛基》:也是退場超級英雄割韭菜,一開始的各種時間線和洛基還是挺有意思的,后面感覺亂七八糟。
《鷹眼》:整部劇都是平平無奇的,就是為了引出二代復仇者,但我感覺金并的回歸刻畫的太差,比Netflix塑造的差太多了。
《月光騎士》:和漫威宇宙的主線沒有太大關系,相對獨立的故事,前期刻畫都挺滿意的,唯一的問題也是出現在中后期,而且這不是號稱mcu最暴力的劇集嗎?我感覺這就是個噱頭,并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麼暴力。
《驚奇少女》:用巴基斯坦裔一方面感覺像是符合漫畫,另一方面又像是政治正確,這特效給我感覺像綠燈俠,其劇情低幼和多爛無法形容。
動畫《假如》:似乎是唯一全面受到好評的作品了,超級英雄或許更適合動畫。
前段時間漫威有個事情還上過新聞,就是最新上映的《雷神4:愛與雷霆》特效被不少粉絲和觀眾批評特效差,結果有有多位為漫威工作的特效師對漫威表示不滿:「不現實的任務截止日期、巨大的精神壓力以及始終無法令人滿意的最終效果。」
漫威大片賣點一直有三個, 一是形象鮮明富有魅力的超級英雄和反派,二是有條不紊的宇宙布局,第三就是娛樂大片那種滿足人類想象力的不同特效。但我們現在越來越感覺到漫威這三個東西都崩了,前兩個崩了下面再講。第三個連全世界最發達的美國電影工業,居然都沒能為漫威特效保駕護航了,實在不可思議。
這幾年漫威電影的特效倒也不是爛(也算爛吧),主要還是CGI越來越泛濫和亂用,就是越來越像真人演員就是露個臉,其它各種能實景,真人表演的結果都用CGI去解決。
漫威CGI特效亂用這個真的是無法形容,我一直覺得現在的電影特效再好也沒好到真的以假亂真的地步,就觀眾都能看出來哪些鏡頭是特效,所以我現在真的是特別喜歡用實拍的導演,以前特效感覺是用來做那種沒辦法實拍的鏡頭或者實拍太花錢的鏡頭,結果這幾年的漫威電影很多能實拍的都變特效,就讓人感覺自己是在看動畫。
質感這個東西真的很影響觀感,我之前特別喜歡看買碟片會附送的一張花絮碟里面的制作道具的片段,那才是感覺真的做出了一個真實的虛構世界,結果現在好多真的就怎麼省事怎麼來了。
這個特效你真的決心要做好的話,肯定是CGI和實物兩者同時做的,只用道具和只用CGI都必炸,只是炸得徹底不徹底的問題。MCU大量用CGI的目的是流水線,劇本本身就是流水線作品,再盡可能把一切交給CGI,那劇組每天去棚子里面打卡上班,什麼天氣時間全部不重要了,拍攝工期直接壓榨到極限,一部電影的拍攝其實基本上可能半個月就把演出搞完了。
壓榨特效人員也是為了進一步把電影流水線化,最終目標大概就是「我直接保證院線幾乎永遠都有MCU的電影在播。」
漫威現在就是反正之前的漫威電影都火過了,你們都知道漫威都知道MCU,我現在保證院線幾乎時時刻刻都有一部我的電影就夠了。好不好看不重要,不好看挨罵了說不定還能續熱度,工業流水線賺錢而已。
漫威宇宙能走到今天除了富有魅力的超級英雄和反派,這個因為一代退了,二代接盤也崩了,相信不用多講,另外就是布局的成功,去年《正義聯盟》上映時DC粉對DCEU的慘狀痛罵華納的時候,絕大多數人多半都會怪DCEU沒有MCU那樣的大局觀,沒有凱文.費奇那樣好的總負責人,這樣的大局觀成就了MCU直到《復聯4》為止的總體成功。
但是隨著《復聯4》為第三階段畫上句號,第四階段的走向始終不盡如人意。一方面試圖用不同風格的電影拓展MCU世界觀和層次感,一方面卻又不愿走出之前的陰影,又擔心觀眾不買賬(特別是電影),所以總要炒情懷。
《蜘蛛俠3》的三蛛同框,《奇異博士2》的x戰警和自*殺小隊就是這樣、黑寡婦和鷹眼都是這個問題。
歸根結底可能還是資本太急又太貪心了:之前一系列動作明擺了是想把《老蜘蛛俠》和《X-men》都并進MCU,但最后又總是草草收尾;一個優秀的引子應該在完結當下故事的時候,留下更廣大故事的線索——不是單純把設定拉進來就完事。
這還只是第一步,之后新故事講得好不好是另一碼事。但目前看來,這兩點現在的MCU都沒做好,或者說根本沒打算好好做。關于世界觀的問題,其實DC和漫威漫畫以前都有過一模一樣的問題:作品太多,故事太多,作者間缺乏溝通,全局支離破碎。漫畫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重啟」:無限地球危機、最終危機、零時……
但這些故事都是在建立有宏大世界觀的前提下寫出來的,《復聯4》原本就應該是這樣一個故事,時間穿越大戰造成的變化可以在收尾老角色故事的同時給新角色鋪路。但這樣做基本意味著一切歸零,新的主創人員必須拿出不輸當年第一階段的創造力和熱情才能開啟下一個時代,因為沒有哪個輝煌的時代是靠吃老本吃出來的。
其實,現階段的MCU并不是不懂這一點,就是太懂了在榨干最后一點剩余價值罷了。現階段漫威電影出現的很多問題,比如同質化、模式化、夾帶私貨、zzzq等,不僅僅是漫威自身的問題,而是整個好萊塢的問題。
今年上映的一眾好萊塢大片幾乎都有這種通病,《侏羅紀世界3》盡管有著真實刺激的視聽效果,后半段依舊讓人昏昏入睡。而漫威和迪士尼作為好萊塢影業巨頭,這些問題在其身上也表現得格外明顯。
后《復聯4》時代的漫威影視劇真的太無聊了,劇情的每一次轉折,每一次沖突,似乎都演過好幾十次了,故事模式基本重疊。那一套固定的劇作模式已經拍了十幾年了,觀眾很難不產生審美疲勞。人物塑造上,新角色不夠立體,老角色不夠深入。更不用說意識形態上的陰陽怪氣和政治正確的操作,這算是好萊塢最扎眼的毛病。
前幾年馬丁斯科塞斯等好萊塢大導演對于漫威是否算電影的質疑,當初還引起無數粉絲反駁。時至今日證明你大爺還是你大爺,第五階段的漫威電影真的不用期待,現在這個龐大的電影宇宙,已經越來越像是主題公園的皮套特攝娛樂產品。